长期存储建筑模板的场地环境要求
建筑模板作为周转性施工材料,其性能保持与使用寿命直接关系到工程成本与施工安全。在项目间歇期或长期备库状态下,科学合理的存储环境是维持模板尺寸稳定性、力学强度及周转次数的决定性因素。不当的存储条件会引发模板扭曲、分层、霉变及材料老化等一系列不可逆损伤,显著缩短其服役周期。
存储场地的地基必须坚实平整且具备良好的排水性能。松软或不平整的地面会导致模板在自重下发生不均匀沉降,产生弯曲应力,长期作用将造成永久性变形。场地应设计不小于千分之三的排水坡度,并配套畅通的排水沟渠,确保无雨水或积水浸泡。底层模板需与地面保持至少200毫米的距离,通常使用方木或混凝土垫块作为支撑,此举不仅能有效隔绝地气潮气,亦促进了底部空气流通,防止湿气集聚。
环境湿度是影响模板耐久性的核心参数。对于木质模板,其平衡含水率应控制在8%至12%之间。过高的相对湿度(如持续高于70%)会导致木材吸湿膨胀,为真菌孢子繁殖提供条件,引发霉变与腐朽;而过于干燥的环境则可能引起模板开裂。在潮湿多雨地区,建议配备防雨棚或苫布覆盖,但需注意覆盖物不应完全密封,以免内部凝结水汽,形成更为不利的微环境。钢模板的存储则需重点关注空气相对湿度,防止持续性潮湿气氛导致电化学腐蚀。
避免阳光直接暴晒是保护各类模板的关键措施。紫外线辐射会加速木质模板中木质素的光降解,使其表面纤维化,强度骤降。对于塑料复合模板,紫外线会引发聚合物分子链断裂,导致材料脆化。因此,存储场地宜设于背阴处,或搭建遮阳网等防护设施,以最大限度减少光氧老化效应。
存储现场的消防管理不容忽视。模板,特别是木质与竹胶板,属于易燃材料。场地必须严格划定禁火区域,配备足量且有效的消防器材,如灭火器、消防沙箱等,并确保消防通道时刻畅通。此外,存储方案应经过严谨规划,不同规格、材质的模板需分类、分垛堆放。垛堆之间应预留不少于0.8米的检查与应急通道,这不仅便于日常巡查与盘点,更是紧急情况下人员疏散与抢险救灾的生命通道。
通过系统性地管控地基、湿度、光照及消防等关键环境要素,能够显著抑制建筑模板的劣化进程,保障其力学性能与使用功能,从而在全生命周期内实现资产价值的最大化。
